當前位置:首頁 > 家庭教育
鄰居張姐的兒子上初中,學習成績在班里是中上。
常聽張姐感慨:最近幾年兒子學習越來越自覺了,經常自己制訂計劃,做作業也不像小時候那樣總讓大人督促了。
昨天遇到張姐,一臉著急。
原來,最近張姐的兒子狀態不佳。
明年,張姐的兒子就要參加中考了,可是最近,孩子總是抱怨作業多,說打亂了自己剛剛制訂的計劃,有時候啥也不想干,一個勁兒玩電腦。
月考剛過,兒子又拿出紙筆開始訂計劃。
梳理完每一門課的情況,兒子突然說好累,估計訂了計劃又完成不了。
張姐發愁地對我說:
“這咋整?不訂計劃,學習很盲目;訂了計劃又完成不了,對孩子也是打擊。”
計劃完不成,怎么辦?
苦惱
孩子訂計劃卻完不成,怎么辦?
你家孩子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
有時候躊躇滿志,制訂了學習鍛煉等各種計劃,卻常常因為完成不了,變得灰心喪氣,啥也不想干。
初中孩子開始訂學習計劃是好事情,說明這個年紀的孩子開始有了自主規劃的意識和行動,值得表揚。
但制訂了計劃卻又完成不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計劃,為什么制定?
01.頻頻訂計劃,是孩子自己學習狀態不滿意的心理補償行為
很多人,在現實中遇到挫折,總會以其他形式讓自己暫時脫離煩惱或痛苦。
孩子頻頻制訂計劃也是有這樣的心理。
就像在生活中,我們都有知識焦慮。但是當我們花錢買了很多書,囤在家里時,心情好像一下就會輕松很多。
同樣的,制訂計劃,寫下來,就好像自己已經做過了,會讓人暫時忘卻壓力和煩惱。
而且,制訂計劃相對于實現計劃更輕松,也更能滿足自己的心理。
只制訂計劃,卻不愿花更多精力和時間去完成,總是以“計劃沒有制定好"為由,為自己的恐懼、猶豫和拖延找理由,讓自己的自尊心免受傷害,是目前學習狀態不佳的表現。
雖然,有時候這種行為是下意識的,但會讓自己遲遲不愿正視問題,不深入分析自己的真實情況,成為所謂的“假勤奮”。
02.計劃中的內容太多太滿,難以實現
初三的學生,每天在學校上8節課,晚上兩節晚自習。7門功課每天各科老師要布置5至7項作業。
一般學校會有一節晚自習可以讓學生做作業。其余的作業都由學生自己找時間完成。
動作快的學生,可能利用課間、中午休息時間完成一部分,晚上再完成大部分。
而有些基礎弱、動作慢的孩子,可能主要利用晚自習后的時間寫作業,經常會寫到十二點甚至一兩點。
每天的課程內容多,時間有限,孩子精力也有限。
再想另外安排閱讀、練字、自主復習一些科目就很緊張了。
很多計劃完成不了的人,大多數都有計劃太滿、太多的問題,沒有給臨時事件留出機動調整的時間,這在現實中是無法實現的。
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完全按照計劃進行。
03.完美主義心理作怪,讓自己變得拖延
很多人,無論成年人還是孩子,在制定計劃時,都有完美主義心理。
感覺自己一定要等到準備得非常充分或者狀態非常好的時候才開始行動。
害怕因為自己的狀態不佳而導致計劃失敗,往往讓自己遲遲不愿意開始行動。
這其實就是一種拖延癥。
每一個人不可能時時處在最好的狀態,有最充分的時間去完成計劃。
所以,這也是很多孩子制定計劃卻總是完成不了計劃的主要原因。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那么,面對孩子頻頻制訂計劃,又完成不了,家長該如何引導呢?
原因
面對計劃完不成,如何解決?
引導
01.支持孩子制訂計劃,切忌冷嘲熱諷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如何做計劃,學習把計劃一點點實現,出現不完美是正常的。
家長一定不要冷嘲熱諷,更不要簡單粗暴對孩子說“別浪費時間了,你就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等話。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寫過一本書 ,書名是《不完美才完美》。
就是在不完美的完善過程中,才是真正的成長,真正的學習。
孩子的成長過程,正因為她(他)自己參與并體驗整個過程才能讓孩子增強能力,提高技能。
如果家長把所有的道路都給孩子鋪平鋪好,那孩子最終會長成讓家長苦不堪言的“巨嬰”了。
02.家長應該讓孩子用紙筆梳理,并不是隨口一說。
真正的思考應該發生在紙上。
寫的過程本身就是對思考的一種梳理。
當孩子興高采烈地說自己要制定計劃了。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用筆記錄下來,把自己所想到的都寫下來,先不要進行評判。
先進行頭腦風暴,再進行篩選,會讓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性,久而久之也會讓孩子學會調整和反思。
03.計劃全部列完后,家長應該指導孩子“要事第一”
當孩子把所想到提高成績的方方面面的內容寫下來后,家長要引導孩子:
這些內容都經過了你的思考,看得出你對提高學習確實很用心。但是每天的時間有限,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我們不如挑最重要的內容先進行改變。
讓孩子找出亟待提升的一到兩個科目,其它科目的內容先刪去,要突出重點,而不是平均用力。
這樣的做法,會減少孩子在落實計劃時的壓力感,從而更對自己的計劃有決心,對自己有信心。
《少的力量》一書中指出,要學會為自己的欲望或行動“設限”。
有時候,少即是多。
04.家長應該做好過程性督促,引導孩子化大為小,一步步完成
計劃列好了,最重要的三項內容也有了,接下來就是把計劃變成一個個具體的步驟。
簡單說來就是先定義結果,即描述出要達到怎樣的結果才算完成任務,越具體越好。
比如“下次月考,我語文作文分數要達到45分”就比“提高語文成績”更具體好衡量。
接下來進行化大為小,按照步驟劃分。
以提高語文作文水平為例。
每周先找一篇滿分作文,第一天先認真讀三遍,第二天進行拆解,列出每部分要點,第三天仿寫開頭、結尾,第四天、第五天仿寫中間部分,第六天對照范文,把寫好的全文認真修改兩遍。第七天拿給語文老師,請老師進行指導和點評。
每天的任務不要過于難以實現,讓自己從簡單的微行動、微習慣開始,再進行反思總結。
這樣一周仿寫一篇,從立意到素材,到謀篇布局、字詞句段都進行了學習。
當然,持之以恒地閱讀課外書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樣,閱讀加上技巧訓練,假以時日,一定會讓自己在作文方面有所提升。
05.家長要以“周”為單位,幫助孩子進行周反思并調整,鼓勵其不斷進步
計劃列好了,在執行的過程中,也少不了家長的過程性跟進。
家長不要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這樣或那樣做,而應該以伙伴的形式,饒有興趣地問孩子,
最近一周計劃完成的怎樣,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我可以為你做些什么?
出現問題不可怕,家長和孩子可以進行共同分析,想出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保證計劃能在一定的跟進和指導下有序進行。
如果孩子完成了,還要有意識引導孩子強化成功的意識,自我肯定,及時獎勵自己。
總之,當初中的孩子,頻頻制訂計劃而又出現完成不了的時候,家長不要冷嘲熱諷,而是支持孩子將計劃用筆寫出來,挑重點科目進行重點攻克?;鬄樾?,循序漸進,持續跟進和指導,最終保證制定的計劃逐步實現,不斷強化孩子成功的信念。
優秀的家長,應該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耐心傾聽者,細心陪伴者,悉心指導者。
優秀的孩子,身后一定有一位優秀的家長。
學習計劃
陪孩子一起完成
掃二維碼免費試聽
本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石家莊市浩謙培訓學校創辦于1997年,是一所致力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機構。
浩謙涵蓋小學、中學教育,運用"品績課堂"教學模式,讓孩子自信、自尊、自強,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實現情、智、膽、商的全面提高。